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首页 > 技术与支持 > 水合物沉积物和储层物性分析中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
水合物沉积物和储层物性分析中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用
点击次数:417 更新时间:2024-09-13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其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广泛分布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然而,水合物的开采和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尤其是在储层物性分析方面。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手段,为水合物沉积物和储层物性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检测样品中氢原子核的磁共振信号,分析其横向弛豫时间(T2)分布,从而获得储层的孔隙尺寸和流体类型信息。与传统的高场核磁共振技术相比,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设备成本低、使用门槛相对较低、分析测试快速、精确度高、对样品无损耗、样品制备简单等优点。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合物沉积物分析中的应用

在水合物沉积物的分析中,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水合物在三轴压缩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提供动态的数据支持。通过分析水分子中氢质子的弛豫时间差异,可以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揭示水合物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机制。此外,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还能够监测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变化,这对于理解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和开采过程中的物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水合物储层物性分析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水合物储层的宏观物性表现是由储层沉积物的微观孔隙特征所控制的。理解沉积物在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变化对于其物性特征的预测和分析有重要意义。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监测不同砂样中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可以利用横向弛豫时间(T2)谱对生成过程中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水相渗透率演化规律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水合物优先生成于沉积物较大孔隙中,在半径较小的孔隙中水合物很难生成;生成前期水合物的生长速率较快,后期逐渐减缓;水合物的生成导致沉积物孔隙尺寸和分布的变化,表现为随着水合物的生成,沉积物水相孔隙空间的最大孔隙半径和平均孔隙半径逐渐减小,孔隙空间的分形系数逐渐增大;沉积物水相渗透率随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先迅速减小后缓慢减小。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合物沉积物和储层物性分析中的应用,为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它不仅能够提供实时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变化数据,还能够揭示水合物的力学行为和破坏机制,对于优化水合物的开采策略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aidu
map